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排全国第五、中部第一!这是“十三五”首季江西工业交出的一份优异成绩单。
透视9.1%的背后,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上升,高耗能行业增速持续下降,“一升一降”之间凸显了江西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工业领域效果初显。
数字显示: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25.9亿元,增长9.1%,比1至2月提高0.2个百分点,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电子信息、医药、汽车、食品、光伏等五大行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4.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3%,比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幅高3.1个百分点。
一升一降’的积极变化,是我省坚持工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的可喜成效,说明江西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的可持续和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4月20日,省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省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创新创业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打造新增长点。
“升”的背后是创新“短板”的拉长
今年年初,我省龙头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成功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2015年度国内唯一入选的大型光伏制造企业。晶科能源CEO陈康平表示:“在全球能源需求大幅增长及气候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的背景下,晶科能源始终以技术创新研发为支撑点,从量产多晶60片组件功率达到285W以上的Eagle高效组件,到效率高达20.13%刷新世界纪录的量产多晶电池线,晶科从未停止技术创新的步伐。”
实际上,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省企业自觉行为。目前,全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多达253家,江中集团、青峰药业正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晶科能源、赣锋锂业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今年以来,全省新增5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首批认定了33家省级众创空间。
创新驱动,带来的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等新动能不断积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1至2月,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88家,同比增加33家,营业收入增长62.6%。一季度,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增长1.4倍,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1.2倍,锂离子电池增长31.2%。
“降”的背后是更加绿色的工业增长
我省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大节能减排,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赢得时间。去年,全省工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任务共涉及企业9户,实际淘汰炼钢50万吨、水泥174万吨。一季度,我省钢铁、水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7.2%,低于全省平均1.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目前,我省在摸清钢铁、水泥、煤炭、传统加工制造产业产能过剩底数的基础上,已经制定了钢铁、煤炭两个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初步方案,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今年,我省还将启动新钢集团、省能源集团、洪都钢厂等企业去产能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处置“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探索出台安置分流人员和鼓励职工创业闯市场的相关政策,解决职工安置问题,推动企业实现根本性转变。
“一升一降”,江西工业正走在转型升级加速的道路上。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市场回暖基础不牢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我们仍要继续降成本、优环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引领,加快转换发展动能,抓好产业集群和重大项目,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转型升级创造更有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