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城,古老的鲁沙尔镇,距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仅1公里的莲花湖畔,有一座备受中外游客、专家学者和藏传佛教界赞誉的青海藏文化馆。在它的周边,一个以藏文化馆为文化内核、以文化旅游为产业方向、生机勃勃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香巴林卡,也已经初具规模。投资建设香巴林卡的,正是青海香巴林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香巴林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巴林卡”),成立于2003年9月。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香巴林卡”始终坚持投资文化旅游的产业方向,逐渐成长为青海省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是西宁市首批10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也是青海省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香巴林卡”投资建设青海藏文化馆和香巴林卡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是青海省发展民族文化、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范例,也是企业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投资文化旅游、结出产业硕果的一个范例。
开发塔尔寺旅游商业步行街,确立投资文化旅游的产业方向
“香巴林卡”成立伊始,即着手塔尔寺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塔尔寺广场的建设,是塔尔寺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整治的基础工程,工程总投资2,800万元,对塔尔寺周边3.5公顷范围内建筑进行了拆迁整治,建设面积1.8公顷。“香巴林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塔尔寺广场的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塔尔寺旅游景区的整体环境,同时也为2005年第四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式提供了高质量的举办场地,提高了塔尔寺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成为塔尔寺景区迅速升温和游客人次连续几年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一个起点。
在完成塔尔寺广场建设的基础上,“香巴林卡”自主投资3,600万元,开发建设了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塔尔寺旅游商业步行街,开创了青海省成功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建设的先河。塔尔寺旅游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不仅对湟中县发展文化旅游起到了良好的拉动效应,显示出塔尔寺作为世界知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具有的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且也使“香巴林卡”确立了投资文化旅游的产业方向。
建成青海藏文化馆,奠定企业发展的文化基础
青海藏文化馆2005年立项,是青海省“十一五”文化旅游建设的重点项目。2010年3月,由“香巴林卡”投资的青海藏文化馆正式建成并开馆运行。
青海藏文化馆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以现代展陈和表现理念为支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介绍藏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和民族风情的文化旅游景点。
2012年,青海藏文化馆被国家旅游局正式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同年,塔尔寺大景区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海藏文化馆和塔尔寺共同成为塔尔寺大景区的核心景点。
青海藏文化馆的成功,得益于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把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方面,青海藏文化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无论是超宽屏数字电影《青藏高原的形成》还是270度环幕电影等,都堪称科技手段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的佳作。正是这些融现代科技手段与文化内涵为一体的制作,成为青海藏文化馆吸引大众眼球和扣动人们心弦的亮点。
作为一个新型的文化旅游景点,青海藏文化馆虽然采用了为大众所喜爱的梦幻般的数字技术和绚烂的表现形式,但却并不失学术的水准。青海藏文化馆的展陈方案由来自北京的文化学者牵头,经过近5年的磨砺和打造,又由青海省内负有盛望的藏学专家把关,其学术态度是严肃和严格的,在有关藏族起源、藏历解析以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宇宙观、生死观和核心价值的诠释等方面,均有独到的心得和体会。“最学术的和最感性的”,是青海藏文化馆追求的目标,也是它所以能脱颖而出的最鲜明的特征。
开馆以来,青海藏文化馆不仅赢得了公众的好评,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2011年7月,青海藏文化馆与青海民族大学、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第二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青海藏文化馆的设计理念和展陈模式得到与会学者的重视,认为这是现代展陈理念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范例。
2012年4月9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专文《宗喀巴故里有座现代化的藏文化馆》,文章认为:“国学,是中华各族人民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多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河湟谷地,在古老的塔尔寺旁,悠久而独特的藏文化正以一种新的形式吸引着世人关注。”对藏文化馆的文化理念给予高度评价。
在青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民宗委、省旅游局以及湟中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经国家民委批复,青海藏文化馆被指定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青海藏文化研究基地”。2012年7月19日,研究基地正式挂牌,国家民委、全国政协民宗委、青海省政协和青海省民宗委有关领导参加典礼并为研究基地揭牌。
青海藏文化馆也受到发达地区同行业的关注和重视。广州市创意产业协会写作专文《创意设计与创新运营的启示》,将青海藏文化馆视为“民营资本介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范例,并作为“他山之石”的典型案例编入广州市创意产业2010年度蓝皮书。文章认为:“首个藏文化馆落户西宁,在城市经营与推广上,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更名‘香格里拉’有异曲同工之妙,是青海文化旅游产业的一次重大举措,他们挖掘青海民族特色,依托塔尔寺藏传佛教圣地的资源和客源,创造性地在青海建立藏文化馆,既是对原居民文化的尊重,又为地方政府打造了新的文化名片。”
创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香巴林卡”文化旅游统一品牌
在青海藏文化馆建成开馆的同时,“香巴林卡”即着手创建青海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以青海藏文馆为文化内核,以“香巴林卡”为统一的品牌标识,先后投资建设的项目有:
【香巴林卡文化主题酒店】是青海省首家独具民族风格的4星级文化主题旅游度假酒店,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有各色客房158间(套),床位286张;有中餐厅、民族特色餐厅和西餐厅,可供1,000人同时用餐;配套有各种规格会议室,可接待大中小各种类型会议。
【香巴林卡民族歌舞演艺中心】设有300人、60人和30人等不同规格的演艺厅、电影厅和KTV包间。演艺系统上演以河湟文化为主题的大型舞蹈音画史诗;影厅系统投放文化部规定范围内的各种题材的国内外影片;特邀湟中县地方曲艺民间演出团演出;承接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各类文艺演出及展览、评选、培训、文化交流活动;组织策划政府、企事业单位各类文艺庆典、节庆晚会等文体活动。
【香巴林卡高原艺术创作基地】和四川美术学院共同设立的面向西部、特别是面向青藏的全国性艺术创作基地,为各地艺术家来青藏高原写生和进行艺术创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截止目前,四川美术学院多位教授及其团队已经完成包括壁画、版画和雕塑等形式在内的近200幅艺术作品的创作。
【香巴林卡高原户外活动营地】以青海藏文化馆为文化底蕴、以香巴林卡酒店为服务支撑的特色旅游项目,其目标是在环莲花湖地区创建一流的户外营地,开展具有青藏高原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户外拓展和高端户外运动。
【青海唐卡原创基地】集唐卡艺术创作、展示和销售为一体的民族艺术产业化基地。2011年8月15日,由湟中县委、县政府主办了基地启动仪式,标志着青海唐卡原创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金铜雕塑艺术研究所】以金铜佛像的制造为主干产业、以塔尔寺景区旅游购物市场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化项目,其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富有民族和宗教文化特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开发制作和产业化基地。
【青海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投资16,000万元,初步建成与塔尔寺5A级景区配套、依托于塔尔寺和青海藏文化馆等核心景点、具有厚重底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和文化旅游服务体系。
“香巴林卡”作为青海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统一标识,已经成为青海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香巴林卡”作为一个富有藏民族文化内涵和雪域高原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正随着各项活动的进行而广为人知。“南有香格里拉,北有香巴林卡”的文化旅游形象,正在逐渐形成。
启动塔尔寺大景区整体提升工程,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走向纵深
塔尔寺既是宗教圣地,也是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在青海省旅游资源的整体布局中,塔尔寺具有特殊优势。塔尔寺距西宁市区仅25公里,且有旅游专线和高速公路连接,从西宁到塔尔寺不超过30分钟,来青海的游客几乎都要到塔尔寺一游。塔尔寺成为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旅游的重要门户。
针对塔尔寺景区目前的现状和问题,“香巴林卡”在湟中县政府的支持下,于2014年启动了塔尔寺大景区整体提升工程,包括:
【塔尔寺大景区门户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景区停车场、观光车接驳站、游客服务中心以及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等,建设规模65,000平方米。
【河湟老院工程】建设内容是以青海地方特色餐饮为主业态、同时包括休闲娱乐配套及快捷酒店等业态、集成式的旅游休闲娱乐综合体,建设规模40,000平方米。
【藏寨工程】建筑形式上是包括各种风格的藏式建筑“活态”博物馆,经营形式上是针对高端消费的超星级旅游休闲度假酒店,建设规模35,000平方米。
目前,塔尔寺大景区门户区工程已完成投资超过10,000万元,河湟老院和藏寨工程也将在2016年陆续启动。随着塔尔寺大景区整体提升工程的全面启动,“香巴林卡”在坚持投资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必将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走向纵深,而“香巴林卡”也将迈上新的产业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