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是强省之基、富民之要。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这一战略举措对于全面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推进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是推动江西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举措
新世纪以来,江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省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发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欠发达仍然是江西的基本省情,相对落后仍然是江西的最大现实。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深刻把握这个省情特征,始终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进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不断开创发展新境界。
推进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的“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重要要求,迫切要求我们开阔思路,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动态、新要求和新机遇,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挥特色优势,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中央精神作为确保江西工作正确方向的准绳,扎实推动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是江西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着力点。
推进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是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奋斗目标的根本保障。“十三五”时期,江西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表现为“六期融合”的阶段性特征,即迈向全面小康的决战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区域开放融合的深化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法治江西建设的推进期,面临着诸多发展矛盾与挑战。要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做足发展文章,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最终实现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
推进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需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近代以来,江西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为推动江西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促进江西绿色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是提升江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的重大战略选择
江西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应努力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增强对接“一带一路”、融入“长珠闽”经济板块的实力,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是策应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选择。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这11个省市,面积约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是国家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江西作为长江中游省份,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是策应国家重大战略、发挥地区战略支撑作用的必然要求。
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是关系江西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条重要规律。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了重大机遇。推进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加速融入长江经济带是当前江西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应充分发挥江西的特殊区位优势,按照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定位与未来趋势,统筹谋划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通过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着力加强与沿长江省份的对接与合作,这些必将给江西发展带来全局性的影响。
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的主要路径与举措
推进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是我省当前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建成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的前提;把握长江经济带建设契机,着力加强与沿长江省份的对接与合作,对于助推江西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也具有重大影响。为此,我们要始终抓住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这条主线。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引领,统筹协调推进绿色发展、文明发展。我们要倍加珍惜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历史机遇。加速构建联江通海的综合交通体系,以积极对接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先导,以高等级航道、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能源通道及综合枢纽工程建设,形成便捷高效、联江通海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要加快提升产业对接合作水平,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主动对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的临港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九江沿江、昌九走廊、沪昆沿线等区域集聚,联动省内腹地发展,形成一批外向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要健全沿江协同协作机制,加快推进投资、金融、贸易便利化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建立与沿江省市间沟通协商制度,共同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具体来说,我省推进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应采取如下举措。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好地把江西的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一是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型光电、航空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三是全面推进服务业升级。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水平,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品牌。
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在增强发展协调性中壮大整体实力。一是提升“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昌九、昌抚一体化,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聚力建设赣江新区,促进赣东赣西“两翼齐飞”,强化赣州在“苏区振兴”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以沪昆高铁和京九高铁为两轴,培育发展高铁经济,形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经济轴线。二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构建“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城镇总体布局(“一群”指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两带”指沿沪昆线、沿京九线两条城镇发展带,“三区”指南昌大都市区、九江都市区、赣州都市区,“四组团”指景德镇城镇组团、抚州城镇组团、瑞金城镇组团、“三南”城镇组团),做大做优中心城市,做活做强县域经济,做精做专特色小镇,做美做靓宜居乡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同繁荣进步。三是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建设,构建联江通海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积极推进水、电、气、油管网建设,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全面建设信息江西。
建设创新江西。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全面建设创新江西。一是抓好重点产业创新。加快组建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加快推进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扎实推进创新驱动“5511”工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三是健全完善创新机制保障。加快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平台,构建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机制,为推动江西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深入推进改革攻坚。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向一切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破除各种利益固化藩篱,不断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要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不断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二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国资国企活力和竞争力,打造国有企业改革“江西样板”。进一步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财税、投资、金融体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要凝聚改革合力。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探索创新,重视发挥改革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强化改革督察,推动各项改革取得实效。
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我省非沿海沿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要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是高水平“引进来”。重点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外企入赣、央企入赣、民企入赣和赣商回乡创业工程,着力提升绿发会、赣港会、赣台会等展会的品牌影响力,加强省际间特别是与“长珠闽”地区的区域合作。二是多领域“走出去”。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精心打造“江西制造”“江西建设”“江西援外”等国际合作新名片,推进外资、外贸、外经融合发展。三是全方位建机制。主动对接自由贸易协定标准规则,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推进赣江新区先行先试。促进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开放创新,推进南昌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引领江西开放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