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在变。
结构变优,产业变轻变绿,家园变得更美丽了。
项目在扎堆,经济活力在迸发。一个个大项目就像一根根挺立的大桩,当数百根大桩深深扎进赣西大地的土壤里,撑起的是宜春绿色升级发展的光明未来。
深层的变化在人的精神层面。
信心写在脸上,意志刻在眉间,抢抓、落实大项目的激情似狂飙如奔流,澎湃激荡,震撼着宜春600多万人民的心灵。
聚力——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强烈意识,抓项目成为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
2月下旬的宜春,春意盎然。
从九岭山到明月山,从锦江到赣江,从园区到城区,从农村到集镇,所到之处,大项目遍地开花,大建设气势逼人,大发展热潮涌动,处处蓬勃着朝气和活力,彰显发展后劲和潜力。
没有项目支撑,再美好的蓝图,都只是“空中楼阁”。宜春把优质大项目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驱动引擎”来抓,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程序中,有了一项重大安排:每月一次项目调度会,旗帜鲜明地为实干者担当、鼓劲、撑腰,增强抓项目的决心和信心,提升抓项目的能力。
全市各地山鸣谷应,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强烈意识,各级党委、政府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家扑下身子谋划项目并服务项目建设、突出招大引强、强化要素保障、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投资环境。
加速引导资本投向锂电新能源、中医药产业、温汤富硒温泉水“两产一水”项目, 宜春人在思考中抢抓机遇,力争引进亿元项目300个。组建“两产一水”及现代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5个专业招商小分队,开展11场招商活动。市领导带队拜访世界500强驻华总部, 并力争引进央企、大型国企重大项目10个。县(市、区) 主要领导外出招商次数纳入全市开放型经济考评体系, 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新年开局之时,市委、市政府又用3天半的时间,召开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巡察总结去年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研究部署新一年的重大项目建设。
大项目巡察评比,考的是书记、县长,抓的是县域经济。名次一出来,排列在后面的县级主官开始冒汗。抓项目成为宜春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成了彰显激情、锤炼作风的“比武场”。用市领导的话说:就是要把干部的注意力往项目上“逼”。
这一“逼”,使宜春干部一门心思抓项目成为一道“精神”的风景线。
开始,干部们怕开这个会,手上没东西,嘴上没话说,脸上挂不住。大家心里明白,要“充饥”,光有“画饼”不行,手里必须攥着几个热气腾腾的“香饽饽”。于是,压力变动力,这一边钻天打洞找项目、引项目、上项目,那一边电话调度、现场考核、季度考评、半年交账,一步“逼”一步,让你把意向变协议,协议变合同,合同变开工,开工变投产,投产变达产,达产变扩产……人们赞叹说,如此聚力抓项目,大力度调整结构,宜春多年来罕见。
政府聚力,企业用力,境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欢集宜春,项目扎堆,成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数字之变,尽显发展之美。去年,全市共引进纳入省统计调度的2000万元以上项目269个、资金569亿元,数量居全省第三。共有69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推进清单,45个项目列入省市县三级联动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2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工程。
发力——决战“主战场”,百舸争流竞相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喷薄而出
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如火如荼,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势头强劲。这是一场从“量”到“质”,激活宜春升级发展内生动力的深刻变革。
明月山把落实项目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头版头条”,先后实施了温汤集镇“六位一体”改造,观光缆车、高山小火车、耀安五星级酒店、古井泉街、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正是这一个个高规格项目的落地,支撑起明月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赣西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
一石激起千层浪。宜春再一次被搅动了,又一次沸腾了。
你看,“高尖”科技项目落地——牛:合纵锂业有望在3年内实现百亿元产值的目标,江特电动车达产达标后可实现了产值300亿元、税收超10亿元,远东福斯特18650型锂电池产销规模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嘉拓智能生产的锂电涂布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华伍制动是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资质的现代有轨电动制动系统供应商;袁州百神药业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项目是全省唯一已建成的中药配方颗粒科研专项;万载万佳通照明科技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安全性能等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靖安德铭纳精密机械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你看,新兴产业项目势头——好:宜丰长新电源实现了新型石墨烯合金板栅的产业化生产,填补了行业领域空白;丰城高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成为科技企业创新的孵化器;宜丰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成为多功能众创空间;樟树金虎科技产业园关联企业云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你看,旅游服务业项目品质——优:铜鼓汤里森林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奉新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示范基地工农旅结合,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袁州万达广场提升了城市商业品质……
项目落地涌春潮,宜春缘何客商多?
——政府发力建“平台”。从抓项目到抓产业及产业链,如今,宜春抓项目已进入“园区经济时代”。全市各级政府以创新驱动统领园区规划,细分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避免产业链条重叠和无效供给,集中打造11个优质工业园区,以园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引领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全市11个工业园区中,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重点省级工业园区3个;全市园区开发面积达64.7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2040家。全市着力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提挡升级,重点打造高安肉牛、丰城富硒、袁州油茶、万载有机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农业园区入驻企业1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10家,共吸纳农民就业10.4万人次。
“平台”崛起,加快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市推进了10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壮大10个市级产业集群,同时培育一批地方后备产业集群。宜春锂电新能源、樟树医药和高安建陶等三大产业集群被列入首批认定的20个“江西省工业示范产业集群”名单。
——政府发力造环境。全市重拳惩治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对强买强卖、强揽工程、聚众滋事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为重大项目建设开“绿灯”,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建设等环节,想办法、出真情、出真劲,用实际行动扫清重大项目建设障碍。
政府作为,使广大客商乐意在宜春创业,真正喜欢上宜春。一批批企业发力建科研中心,广纳人才。如今,宜春建成庆仁技术创新中心、樟帮中药饮片制作工作室、福斯特锂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技术平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新组建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37家,院士工作站1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和重点实验室1家。
定力——有“污”免谈,项目含绿量就是含金量, 绿色新政在坚守目标中展现魅力
生态、环保、民生,是宜春重点项目建设的“坐标”。“换届不换图、换人不换路”,这已成为宜春决策层抓项目坚守的理念。
在宜春,GDP是一张绿色成绩单:不仅速度、质量、效益同等重要,而且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这根“指挥棒”,引导着干部既立“丰碑”,又树“口碑”。
绿色发展呼唤政府的绿色领导力。全市着力实施丰樟高循环区,布局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城市矿产、节能环保项目,促进循环发展;袁上万绿色区,布局一批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照明项目,促进绿色发展;昌铜高速四县生态区,布局一批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养生项目,促进生态发展;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三升级”战役,夯实绿色崛起之基;“净空、净土、净水”行动,为绿色发展夯实生态之基。引进项目设定准入门槛,禁止有污染、高能耗、粗放型产业进入,下大力气引进高税收、高附加值、高科技型产业。在实施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宜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市退出粗钢产能18万吨,关闭煤矿65处、退出产能359万吨;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为企业减负54亿元。
天蓝了,水绿了。宜春以更美的环境、用更好的服务来吸引绿色投资。在深圳、香港举办的生态招商推介会,共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近300亿元,这些宝贵的项目资源,是建成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绿心”的具体抓手。
保护生态环境,惠及民生,是宜春大项目的突出特点。全市民生项目扎实推进:樟树滨江中学可容纳5000名学生就学;上高县城第二水厂解决饮水安全;高安生物资源科学处理中心猪肉加工变“废”为“宝”;市人民医院北院设备先进、环境一流;宜阳森林公园成为市民的运动休闲好去处……
含绿量就是含金量,生态优势如今就是竞争优势, 这在旅游业体现得最为明显。去年全市接游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7%、43.4%。宜春正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