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拾遗补缺、小打小闹转向动辄几十亿、上百亿投资规模;从低端产业转向中高端产业;从单一企业转向产业链、组团式转移……毗邻中国最活跃的两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的江西,产业梯度转移中“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新趋势悄然兴起。
由沿海起步,向纵深进发,区域平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正在孕育。
企业投资“规模化”:上亿元、十亿元、数十亿元项目纷至沓来
在江西中部吉安,一家从广东东莞引进的电子信息企业已在这里投资二十多亿元建设了10个厂区。“我们是华为、苹果、三星等公司数据连接线的主力供应商。一半的苹果手机数据线是我们生产的。”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线缆事业部总监彭中朝说,公司每天生产的数据线多达45万根。
吉安由此成为全球数据连接线制造中心。一根数据线成就一个地区,背后涌动的是横跨数千公里、日益显著的产业转移浪潮。
浪潮所及,远不止吉安一地。
近5年来,赣北九江市从“两角”地区引进的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项目达1493个,引进资金达3370亿元。
在南昌,2017年仅高新区就引进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100个。特别是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国内手机ODM排名前5强齐聚南昌,8个整机项目同时落户,迅速形成国内生产基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这一幕,过去几乎不可想象。
一度一些跨国公司把工厂迁往东南亚,还曾引发对中国制造业外流的质疑:以中国之大,难道就没有产业梯度转移的空间?
无疑,庞大的消费市场、四通八达的高铁高速网络、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下,越来越多内迁企业“用脚投票”,正在告诉我们答案,并一笔一笔勾勒出一幅别样的图景:
中国最大的消费电子代工企业——富士康堪称一个浓缩的“样本”。它从深圳迁出,一路向西,辗转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太原、贵州,几乎每一个中西部省份都能见到富士康的身影。
2004,广东惠州;2006年,山东青岛;2015,江西九江……全球第4大压缩机生产商——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有着类似的布局建厂轨迹。
放眼中西部,日益崛起的“光谷”“声谷”“动力谷”“稀金谷”“冷谷”,就像一个个“磁场”源源不断地为中西部集聚发展要素。
“磁场”首先吸引的是人才。在赣北湖口县,一家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集了30多名博士、100多名硕士。职业经理人的港台腔、广东腔、浙江腔,也早已让内陆人司空见惯。
数据显示,2017年1月到10月,江西引进省外项目资金5192.83亿元,其中,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的项目资金占比达65.63%。
产业层次“高端化”:新经济新动能方兴未艾
产业转移“优者进,劣者汰”,全新的产业发展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呼之欲出……
抚州市资溪县这个只有13万人口、财政收入仅5亿元的山区小县,近年累计拒绝工业污染项目近百个;九江经开区提出严把项目关,对重污染、重化工、高耗能等项目,无论投资多大,均“一票否决”……
越来越多企业发现,传统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在中西部连吃“闭门羹”,不转型甚至是慢转型,都面临“死路一条”,相反高新技术企业却“如鱼得水”。
致力于打造智慧新城的鹰潭市,近年来直接为物联网企业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去年8月,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在鹰潭市设立子公司,仅用1个小时就完成项目受理、审核、核准、发照等全部审批工作。2017年当地引进物联网产业项目50多个,投资总额80多亿元。
对低端产业“亮红灯”,对中高端产业“开绿灯”,这样的案例在江西比比皆是。
2017年,国产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引发全国关注。而在几百公里外的南昌,为了抢抓通航产业发展新机,仅用7个月就完成建设了作为承接C919大飞机试飞的瑶湖机场,创造了当地工程建设新记录。
以瑶湖机场为核心,华夏九州通航、鸿鹄通航、中发天信发动机等10多个通航产业项目争相涌入。
“‘高端化’特点越来越明显,科技与招商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九江市科技局副局长戴丽梅告诉记者,越来越多曾经想都不敢想的“高大上”项目不断涌入。
生物识别图像处理系统研发生产、年产5000万片液晶显示模块、年产3600万平方米TFT偏光片产品……“过去捡进篮子都是菜,”吉安市工信委综合科科长陈晓花说,现在是“提着篮筐去选菜”,主动对接所需产业转移,拉高产业层次。
不仅造手机、造飞机,也靠“大数据”挣钱。近年来,赣东北上饶市从广东、上海等地引进60多家大数据、游戏企业。在全国网页游戏位居第二的“贪玩蓝月”公司已把总部迁到国家级贫困县上饶县,2017年的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
日“新”月“异”的产业层次正在快速刷新人们对中西部经济的感知,越来越多“头脑+电脑”类的高成长型科技公司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形象代言人”。
最新的统计表明,去年江西省GDP增速8.9%,增速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30.9%,呈现出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的良好态势。
梯度转移“集群化”:组团西进“万马奔腾”
翻山越岭、溯流而上,“两角”地区产业组团式、集群化向内转移,为我国区域平衡发展提供“新支撑”。
江西拥有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与日美两国“三足鼎立”的硅衬底LED技术。但由于产业配套不足,“世界级技术”始终难以做成“世界级产业”。随着沿海企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江西通过“精准招商”弥补产业链短板,为LED产业“二次创业”注入新动力,南昌、吉安、新余等地正在快速形成LED制造中心,涵盖上游芯片、中游封装、下游应用及配套全产业链。
总部位于广东中山市的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的LED封装能力居于国内行业首位。2014年,这家公司落户吉安,计划建成世界最大的LED封装厂,弥补了江西在这一产业链上的不足。
有人称,产业转移正在把不少企业的“全省产业配套图”变成“全国配套图”。南昌市青山湖区纺织业,一度是遭遇挫折的夕阳行业,却随着原料、设计、加工、销售等全国生产要素的集聚,突围成为面向全球销售的朝阳产业。
来到青山湖区,可谓“一步跨三省”,上百家来自全国各地的面辅料企业、20多家全球知名的服装创意设计企业在此聚集,仅一件衣服的吊牌,就有成百上千种款式。
华兴针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华说,得益于产业链的完善,公司80%以上的原材料直接采自本地,大大节省物流费用。2017年,公司卖出了5000多万件文化衫,销往50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