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作为国定贫困县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致富能人的带头作用,在贫困村提升工程中探索建立了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户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新模式,既做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是股东”产业发展新局面。
一、找准产业经营主体,构建牢固利益联结机制
吉安县探索创新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是推进扶贫长效造血、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一领办”即:就是发动村干部与能人领办产业发展。调动和激发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村级后备干部以及具有领办产业项目实力和能力、有意愿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达人、龙头企业负责人等群体的积极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通过引进产业、扩大规模、创办基地、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带头领办扶贫产业。“三参与”即: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一是引导党员主动参与。引导乡村范围内的普通党员、帮扶干部,利用自身的技术、信息、资金优势,主动参与到扶贫产业发展中来。二是动员村民自愿参与。大力宣传“一领办三参与”奖补标准、产业投入产出、经营管理模式等政策,动员普通村民以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方式入股合作社,自愿参与扶贫产业发展。三是统筹贫困群众参与。为每户贫困户发放5000元的产业启动本金,统筹全部贫困户入股产业合作社。对有能力的扶起来,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发展产业得“现金”、入社务工赚“薪金”、资金入股得“股金”;对扶不了的带起来,每年给予不低于股金10%的固定分红,通过扶起来、带起来,开辟了一条“龙头大带动、村企大融合、生产大发展”的产业扶贫新路。
二、紧扣产业关键环节,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在推进“一领办三参与”的过程中,吉安县紧扣能人培养、内生动力、政策扶持三个关键环节,有效地保证了产业扶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蓬勃动力。
(一)坚持党建引领,选用能人拉动产业扶贫。一是树导向、选能人、配班子。按照“脱贫致富带头人、服务群众贴心人”标准,调整113名“后进书记”,选拔出224名党性强、有能力、作风好、威信高的“能人书记”。二是重培育、强素质、提能力。采取集中轮训、专题辅导、考察观摩、远程教育等形式,对村干部及致富带头人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等专题培训,提升领办产业发展的能力。三是搭平台、作示范、添动力。把推进产业扶贫与“党员树旗帜、组织强堡垒、党建强活力”主题活动相结合,引导全县党员主动投身扶贫产业发展,当好产业富民“引路人”,并在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对创业致富带头人给予支持帮助。2016年以来,全县扶持1073名党员创业,直接和间接带动1.6万贫困群众就业。
(二)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力推动产业扶贫。一是加强扶志,解决“被动干”的问题。注重用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教育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让更多的群众投身到产业发展中去。二是加强扶智,解决“不能干”的问题。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序组织群众开展职业学历教育;针对能力弱的群众,依托“雨露计划”培训平台等方式,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产业基地进行现场指导,提升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自主脱贫能力。三是加强扶勤,解决“不愿干”的问题。探索建立贫困群众不良行为警示制度,对因赌、因懒、因不孝和讲排场等导致家庭贫困的贫困户,一年内通过三次以上警示教育仍不改的,通过民主评议小组评议确定公示后,一年内不得享受保障性扶贫政策,通过警示教育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
(三)坚持政策创新,建立机制撬动产业扶贫。一是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扶持机制。出台了《吉安县2018年“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奖补实施方案》,对按照“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建立产业合作社,且投资规模达50万元以上,由县财政按产业总投资额30%的标准给予产业资金奖补,其中奖补资金的70%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所在村的入股股金,并按10%的固定标准分红,股份分红收益计入村级集体收入;30%用于“一领办三参与”所有对象,并按各自入股比例增资扩股,实现多方受益,群众得实惠。同时,对现有吸纳贫困户的合作社,提供前置服务,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扶持。二是完善贫困户金融扶持机制。一方面,设立产业脱贫基金,对全县所有贫困户,给予每户5000元的启动资金。另一方面,对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分别都制定了优惠政策。采取产业贷款、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的“四轮驱动”金融模式,支持扶贫产业发展。三是完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深化实施“民事直通车”“扶贫济困月”等活动,建立县级领导挂点、机关干部包户、第一书记驻村、农村党员结对、技术人员指导“五个覆盖”脱贫帮扶机制及“5432”干部帮扶机制,有效提升了产业扶贫的实效。
三、突出稳定增收主线,共筑群众脱贫致富梦想
经过几年的生动实践,吉安县突出持续稳定增收这条主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带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确保贫困户增收可持续。
(一)聚焦产业优势,找准产业发展路径。一方面做大做强“四个一”产业。结合吉安县实际,全力推进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扶贫路子,让每个有能力的贫困户找到一个致富产业。建立了江南井冈蜜柚、横江葡萄、温氏养鸡等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坚持长短结合,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山羊、蜂蜜、蛋鸡、生姜、蔬菜、火龙果、百香果、黑木耳等短平快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户脱贫增添动力。建立了大冲百香果、油田黑木耳、浬田小牧童蛋鸡养殖等一批“一领办三参与”产业项目。
(二)聚焦减贫成效,实现贫困群体稳定脱贫。一是提升产业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以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为目标,全县先后建立产业专业合作社222个,联结了全县所有贫困户。通过加大对扶贫产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鼓励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或进入基地劳务,对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务工,符合奖补条件给予奖补资金1000元/人。对直接带动不少于3户贫困户自身发展产业的扶贫产业合作社,给予奖补资金3000元/人。二是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力促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贫困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近年来,在江西奕方等50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创新引领下,让“大手牵小手”,带动了更多的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三是实施消费扶贫拓宽销售渠道。鼓励全县干部职工利用工会福利购买扶贫产品活动,促进帮扶资源和脱贫需求的精准对接,既拓宽了乡村扶贫产业销售渠道,又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益水平。依托县级电商产业园和162个农村邮乐购、阿里巴巴淘宝店,通过“电商+扶贫”模式推动井冈蜜柚、红心火龙果、油田黑木耳、登龙粉芋等本县特色实现网上热销。
(三)聚焦贫困群体,着力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一方面,对有发展需求的贫困对象,整合力量帮着干。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联络员和种养户培训制度,选派222名能吃苦、有经验、业务强的农林部门技术人员至全县307个行政村开展技术帮扶工作;组织种养户进行产业技能培训和转型转产观摩,学习黑木耳、横江葡萄、井冈蜜柚、稻虾共养等环保产业种植技能,进一步提升种养水平。另一方面,对失能弱能特殊贫困群体,政策扶持跟着干。对截至2018年底未脱贫贫困户、全家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建档立卡特困供养户等2061户失能弱能贫困户,每户增加产业扶持资金0.3-3万元,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