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切换
新闻
看鲲鹏计算产业如何助推地方政府的数字经济布局
2020
08/30
22:55

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的新计算产业正迎来最好的时候,也成为新基建进一步下探的重要领域。
业内消息,8月25日,“2020江西鲲鹏生态伙伴大会”将在南昌举办,鲲鹏这个由华为搭台、合作伙伴共同唱主角的新计算产业,正在江西地界上更深入地落地。

事实上,在此次生态伙伴大会前,江西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已逐步成型,数百家上下游产业伙伴已经深度参与到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建设中,对江西的数字化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次生态合作大会之前,华为就已经在去年12月与江西省工信厅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城市峰会上展示了“云+5G+AI+鲲鹏生态”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主要面向江西市场)。
在这个背景下,这次大会邀请数百名政府嘉宾、行业精英、学术专家、生态伙伴等鲲鹏产业上下游伙伴,探讨和分享计算产业助力江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路径,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而当我们审视多样性计算中的时代机会,就会发现鲲鹏早已耕耘多时,它的冒出、成为计算产业焦点,并不令人意外。
以地方数字经济为主线,多样性计算产业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蓦然回首,在AI、大数据、云计算等狂奔突袭占据舆论头版头条之外,多样性的计算产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成为现实。

公开渠道检索到最新的资讯,鲲鹏计算产业已经在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陕西等十几个省份都有进行了布局,虽然进度和产业落地深度各不相同,但说这个新的“计算架构”已经不知不觉完成大面积渗透、成为政企计算服务的另一种选择,并不过分。
当习惯于把目光放在互联网热门、焦点信息的我们,以产业发展的视角审视这个过去在主流评论中较少出现的领域时,多少会有些意外。
另一个“意外”是,作为新的计算产业,鲲鹏的发展与一般的AI、大数据等新基建不同,我们观察到,它的“政企合作推进”调性十分明显,其发展路径与地方政府发展数字经济的脚步紧密相关,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培育和引导成为主基调,兼顾社会和民生价值成为主要表现。
以这次鲲鹏与江西的合作为例,后者发布了《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要在数字经济方面采取“八大行动”构建全省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加快建设“物联江西”“智联江西”,2020年底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26%以上,达到1.5万亿元以上。
在这个规划下,带来底层驱动力的鲲鹏计算产业就成为恰当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力量,为此,江西方面还制定了“1+N”规划,即以省会南昌为集约中心整合政策、人才、生态,N地市协同完善产业布局,并在各地发展数据中心、做出标杆应用。鲲鹏目前在江西已经对接了ISV 48家、解决方案60个,其中33个解决方案完成鲲鹏测试,22个解决方案获得鲲鹏认证,上饶的同方鲲鹏产线已经拥有计算机、服务器30万台的生产能力。
回过头来看,带来多样性选择的计算产业之所以与地方数字经济规划分不开,原因还在于它是“根技术”基础之上的“根干产业”。
所谓根技术,是那些能够衍生出并支撑着一个或多个技术簇的技术,持续为整个技术树提供着底层滋养,根技术之上的产业,即是“根干产业”。作为计算架构,鲲鹏是与传统计算架构不同的“根技术”,而作为计算产业,鲲鹏则是这个架构上的“根干产业”。
这样的技术和产业,意味着它的发展必须是系统化的,最好的“协同发展”对象,当然是同样有着系统化数字经济野望并且具备产业链推进能力的地方政府。
承袭既有资源,鲲鹏有天然的产业发展优势?
在当前中国市场环境下,作为计算领域另一种“根技术”以及“根干产业”,鲲鹏似乎有三个方面的天然优势。
1、计算产业配套资源完善,造生态只需要“整体移植”
“根技术”与“根干产业”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必须完成整套生态体系的构建。
“好消息”是,中国计算产业的配套资源十分完善,同样的合作伙伴体系,可以服务这个A计算产业,也能很容易服务B计算产业,只要产业本身得到足够认同。
这从鲲鹏的一些合作伙伴就能看出来。
在硬件生产方面,例如同方这种传统大牌PC制造厂商,可以基于鲲鹏出产终端及服务器;在软件方面,例如麒麟软件作为中国摸爬滚打30年的操作系统,其积累被快速迁移适配到鲲鹏计算产业之中;

在江西本地也是如此,曾经承担过从国家到江西以及地级市大型数字化项目的思创股份就与鲲鹏有密切合作。
2、政企服务有充分的实践积累,产业落地的“摩擦力”大大下降
中国市场上多数科技巨头在政企服务方面都有了充分的行业积累,当计算产业的多样性要渗透地方,过去的项目合作及服务经验就成为另一重优势。
6月中旬,华为与南昌签署在VR产业、鲲鹏产业、智慧视觉等六大领域展开深化合作的协议,鲲鹏已经成为这种熟络、默契合作的一部分。
3、庞大的应用市场,让“根技术”避免面对商业价值难题
中国互联网的发达与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有直接的关系。
这种优势同样可以转移到多样性计算产业拓展上,市场规模、应用场景的庞大和广泛,始终是我们“根技术”和“根干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对鲲鹏而言,商业的成功将推动生态更好地前行,也推进技术更好地自我完善,形成正向的循环,避免前期需要大量基础投入造成的压力。按照官方公布的数字,在全产业链共同支撑下,鲲鹏目前出货超30+万台,实现了10倍速的市场增长。
新选择代表新机会,落地江西后鲲鹏正在完成这三件事
一系列合作基础加上良好的外部优势下,经历即将到来的8月25日“2020江西鲲鹏生态伙伴大会”后,展望鲲鹏在江西的下一步动作,这三件事可能是必不可少的。
1、多要素的长线布局
尽管有外部资源可供整合,但鲲鹏仍然面临长期的内部生态的多要素协同发展问题,例如创新能力,例如人才队伍,等等。
鲲鹏几乎每到一个省份或城市就要建设一个包含技术验证、应用示范、开发生态、人才培养等功能在内的所谓“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根据已有报道,我们统计为18个),这次到江西同样不会例外。
2020年,鲲鹏官方称要赋能30万开发者,未来3年要发展100+万开发者,这其中可观的一部分肯定也要在江西完成。
2、借势江西下一步数字经济的大机遇
地方政府,或者那些产业应用上对等的大型企业客户对未来有多少规划,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计算产业的天花板。
那些发展潜力大、在数字化方面更为积极的地区往往是鲲鹏的落地选择,但反过来,鲲鹏也必须尽可能贴合这些地区的数字化规划需要。

江西是中部异军突起的省份,2019年实际GDP增速8%,高居全国第4,中部第1。在数字经济方面,既有“链长制”的制度创新来推进产业发展,也有数字经济未来的深度规划,最近开始密集投入大量资源试图培育一批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区。
如何深度融入江西数字化未来,是鲲鹏下一步要考虑的事。
3、打造生态共识,拼好江西这块图
新的计算产业要实现最广泛的渗透,把属于“多样性”中的另一种选择坐实,就必须得到更多主体的认可,形成技术互认,如同为说同一种语言做好准备一样,最终,在计算产业生态圈中,形成另一套独立、自恰的话语体系。
这就要求尽可能多的伙伴加入到鲲鹏计算产业中,形成无死角的覆盖,鲲鹏生态才能广泛铺开。
因此,行业达成共识,普遍承认新的计算产业,并在计算架构、应用等方面并解决适配问题是必然的要求。当前,鲲鹏已适配金融、政府与公共事业、运营商、能源等行业超过2000个解决方案,下一步,在江西,这个队伍料想还将扩大。
华为官方有个预期,希望三年后90%的国产软件可以跑在自家的鲲鹏上。抛开商业动机,无论出于对新产业成长的关注,还是出于背后体现的更多国家层面的意义,我们都只能祝福鲲鹏,祝福中国的计算产业多样性之路走得更好、更快一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