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工业园区共同努力下,通过兴园区、强产业、促转型,全省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十三五”发展总体顺利,主要目标实施进度良好,各项重大任务推进顺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向好 平台建设成效突出
“十三五”期间,全省工业园区一步一个脚印,用产业发展讲述了一个个奋进的故事:2016年,全省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9%,2017年增长11.4%,2018年增长12.4%,2019年增长8%,2020年预计增长6%,年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规划预期的年均9%的增速。
2016年,全省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万亿元、增长15.1%;
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1.53万亿元、增长17.5%;
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1.56万亿元、增长13.7%;
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1.79万亿元、增长13.4%;2020年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万亿元、增长8%。
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万亿元、增长11.6%。
历年收入年均增加约2000亿元,历年增幅高于全省工业园区增幅及“十三五”规划要求。同时创新能力、绿色发展等总体目标也基本实现。
“十三五”以来,全省园区继续加快发展升级步伐,共青城经开区、丰城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贵溪经济开发区列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期,井冈山经开区“一区四园”整合、“三南”园区一体化、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园区一体化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江西省已形成19个国家级园区、84个省级园区架构体系,基本实现一县一园区的格局,为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2016-2019年,全省园区年均基础设施投入达到1132.2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74%。
“十三五”以来,全省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2019年全省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7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82.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8%,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8.5%。实现利润1945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90.1%,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超过全省规上工业3.3个百分点。
2016-2019年,全省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平均达到80.9%,利润总额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均超过86%,同时历年来全省园区对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80%,成为全省工业稳定增长的有力支撑。
▲江西省贵溪市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以铜精深加工及机械制造业为主,制药、化工、节能灯制造、建材、食品等产业为辅的发展格局。
全力加快集聚集群发展 有效推进转型升级
全省园区产业发展较过去得到有效推进,明确“一核四区百群”目标,即重点打造昌九一体化核心区,突出中部吉抚、赣东北景鹰饶、赣西新宜萍、南部赣州四大区域,各地特色块状经济集群化发展加快。
新经济新业态迅猛发展,航空、光伏、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在一些园区正逐步取代有色、建材、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11个设区市全部编制完成了产业集群规划,103个园区均明确了1个首位产业,2-3个主导产业。
“十三五”以来,共新认定四批42个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总数达到100个。2020年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预计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达到
2.1万亿元、1622亿元。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共认定20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转型升级是全省园区发展的主线。“十三五”以来全省园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光伏、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有色、石化、建材、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个性化方向转变。
制定《关于大力建设智能化生态化园区的指导意见》,引导全省园区推进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加快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探索开展管理信息化试点,支持38个试点园区建设工业园区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各工业园区根据自身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模式,加快人事和绩效制度改革,建立“小机构、大服务”的高效运行模式。
出台“两率一度”考核评价办法,开展了“两率一度”考核评价,促进全省工业园区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水平和效率。
全省园区投入产出效益不断提高。2020年,预计全省工业园区亩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6.1万元/亩,是2016年的1.5倍;亩均利润20.8万元,是2016年的1.6倍。
▲信丰高新区获评市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狠抓园区经济运行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围绕省委省政府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制定省领导挂点联系园区活动方案,落实园区和联系人,有力支持了全省园区稳增长。以过百亿元园区、过亿元项目为重点,建立完善了园区调度机制,推动园区经济上台阶。
制定和落实支持大南昌都市圈、昌九一体化、赣江新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等政策措施,以培育重点区域增长极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全省园区总量提升、做大做强。
为促进园区和集群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建设智能化生态化园区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开发区功能完善提升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开发区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方案》、《江西省开发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方案》、《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更高水平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赣江新区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江西省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计划(2021-2025年)》等,引导全省园区和集群加快提能升级,推进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
▲在建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组成部分——景德镇陶瓷智造工坊二期项目。
推动产业园区集群发展 加快服务平台建设
为营造产业集群发展浓厚氛围,江西省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突出“一园一主业、一业一特色”,推动每个工业园区明确1个首位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部分园区赴安徽、江苏等地以及浙江、上海等地学习调研,分别起草了调研报告。
制定重点工业产业集群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认定管理办法,加强重点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培育,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总数达到100个,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2020年,过100亿元集群总数达到64个、过500亿元8个、过千亿元2个;同时认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20个。
推行“开发区+主题产业园”模式,按照国家级园区建设2-3个、省级园区建设1-2个的方式,推动103个园区规划建设主题产业园218个。
创新产业集群扶持方式,建立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风险补偿金,支持产业集群中成长性好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累计安排风险补偿金2亿元,共帮助96户企业获得中长期技改贷款约9.5亿元。
为推动园区加快转型发展、集约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召开了全省工业园区工作推进会、部分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座谈会。研究制定工业园区“两率一度”考核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开展“两率一度”考评,引导园区切实提高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开发度,得到省领导高度评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专门作了重要批示。
制定并完善《关于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省政府延续实施标准厂房补助政策,共争取延续标准厂房补助政策4年,累计增加补助资金总额10亿元,推动各地工业园区把标准厂房建设作为产业发展孵化器,构筑稳增长、促发展、优环境的有效载体。2020,全省园区新建标准厂房超过2000万平方米,“十三五”以来,累计规划标准厂房超过8000万平方米。
狠抓智慧园区建设,以政务信息协同、企业供需对接、产业上下配套为目标,建立省、市、园区、企业四级联网的全省工业园区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效能。目前,已建93个园区管理信息化平台。利用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批满足产业需求、促进集群升级的各类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使每一个重点产业集群都建有1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园区累计推动71个开发区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82个,累计建立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等专业化平台1227个。
同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注重园区企业培训,与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连续5年举办工信部领军人才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全省工业园区主任培训班,不断增强园区和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组织部分设区市工信局、工业园区负责人赴德国进行工业产业集群专题培训,学习德国产业集群发展、工业园区管理和工业4.0等先进经验。
▲吉州区工业园举行智慧园区平台上线培训。
【来源:经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