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切换
新闻
赣州市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成就:“芳香产业“
2013
08/08
11:30

说起全南县南迳镇的黄云村,估计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提起这里的两个鲜花树木“王国”——江西高峰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和全南厚朴生态林业有限公司,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

8月1日,顶着炙热的骄阳,从全南县城驾车一路向南,往山里走的愈近,空气愈发清爽,不出半小时便来到黄云村。

在一片桂花树林之中的黄云村村口,一股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记者在基地看到,数十个品种的桂花树,连片千亩的古梅园里,场面煞是壮观。

一见面,黄云村党支部书记谭德财就向记者说起黄云村引以为傲的“芳香产业”来。因为经常有人来这里参观,他讲解时显得很有经验。

“经营一亩苗木的收入比种一亩粮食的收入普遍要高3倍至5倍,有的甚至10倍以上。”谭德财向记者介绍,黄云村已经种植桂花等芳香树种700余亩,靠着一棵棵“摇钱树”,全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走过桂花林,来到一片鲜艳的花田里。村民谭志川正在一旁侍弄着鲜花。

“您这是自己种来卖的吗?”记者问。

“这些地原来是我们种的,现在出让给公司了,我是给公司打工的。”谭志川告诉记者,“我现在每月工资近两千,加上每亩地一年可获得600多元的出让费,一年下来收益有3万多元哩。”

村民把土地给老板,收租金,又给老板打工,结工资,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谭德财说,黄云村现在就像工业园,各种苗木基地就是生产车间,只不过生产的是农业产品。

随着种植苗木技术日益成熟,记者了解到,今年,谭志川还利用剩下的一块地,自己种起了苗木,转而再卖给公司,实行“单干”。谭志川坦言:“要是没龙头公司带着干尝到了甜头,不愁销路,自己是不敢改种苗木的。”

在花田的远处,一幢幢农家别墅掩映在成片桂花树林之中。像谭志川一样,黄云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受益于“芳香产业”。这些年来,黄云村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依托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承包租赁等方式,发展以厚朴、桂花、红花油茶等为主要经济树种的特色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一花开放不是春”。越来越多的村民因为种植苗木发家致富,启发了村里其他人发展蔬菜、果业等特色产业。在桂花苗木基地,记者看到闻香而至的人们,三五成群乐在其中。如今,随着特色农业初具规模,果蔬采摘、食宿垂钓等农家乐休闲旅游服务已形成雏形。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好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和打响几个有影响力的品牌,让城里人都来我们山里游玩。”谭德财向记者描绘了黄云村现代农业图景。

目前,全市启动了57个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项目,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个,省级65个,市级135个。

黄云村打响现代农业“快板”,是我市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动例子。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推进现代农业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上半年,我市果园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3.55%,完成果园种植面积3万亩;生猪出栏333.28万头;蔬菜播面130.94万亩;种植花卉苗木7.59万亩;新增高产油茶林15.82万亩;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31.9万亩。安远等5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已通过升级评审论证。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41个,超亿元的50个。农业合作社发展到2992个。近年来,我市相继涌现了赣南脐橙、瑞金鳗鱼、金边瑞香、兴国灰鹅、定南生猪、宁都黄鸡、大余麻鸡、上犹茶叶、安远西瓜、石城白莲、全南高山蔬菜等100多个农业知名品牌。

●记者手记:

赣州是传统农业大市,长期以来以种植水稻为主,农业生产结构单一。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使原本山多地少的农村空心化和土地荒芜现象日益显现。如何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带动农民增收,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促成黄云村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有两个条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必然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在现行条件下,很难实现产业化经营。在坚持现有土地制度下,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组织土地生产,这些都是新形势下解决农民不愿种地的很好形式,一方面转移了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地效益。

当前,全市正积极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契机,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各地应立足实际,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农业特色村,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