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切换
新闻
江西进贤县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特色展示区
2013
09/24
11:31

壮大县域经济,产业要特、企业要“民”、技术要新、品牌要响。进贤县拥有医疗器械“一根针”、文化用品“一支笔”、高空礼弹“一盆花”、钢构网架“一张网”、食品加工“一瓶酒”、茶叶种植“一株茶”、水产养殖“一只蟹”等“七个一”特色产业,赢得了“特色看进贤”的美誉,同时也成为南昌核心增长极的特色展示区。

产业要特,就是要以聚焦的理念、聚焦的举措,加快建设全国“三个重要基地”,推动特色产业集聚集群、转型升级

产业要特,就是要以聚焦的理念、聚焦的举措,重点聚焦医疗器械、文化用品、河蟹养殖三大产业,加快建设全国“三个重要基地建设”,不断擦亮中国医疗器械之乡、中国毛笔之乡、中国河蟹之乡三张特色名片。就医疗器械产业来说,主要是坚持做长链条、做大集群。目前,该县洪达集团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蓝韵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医疗器械产业由一次性医疗耗材向中高端设备器材延伸、由单一制造型向生产研发结合型转变。这对于推动该县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里程碑意义。就文化用品来说,主要是坚持产城融合、二三并举,建设集文化用品制造、展示、交易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同时,将开设培训班,传承笔工艺,弘扬笔文化。就水产养殖来说,主要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投入财政资金7000万元,撬动市场资金18亿元,建设军山湖生态旅游区。

目前,该县正按照“立足当地的传统工艺、文化,发现培育特色产业;依靠外出创业的成功人士,嫁接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土企业的潜力,扶持壮大特色产业”的要求,组织实施传统文化挖掘工程、龙头企业壮大工程和能人回归创业工程“三大工程”,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企业要“民”,就是要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加快推进“三个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民营经济最有活力、最具潜力。在千年的创业文化熏陶下和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进贤县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并孕育出民营经济。和温州模式一样,该县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开始就闪烁着解放思想的火花,具有特色化、集群化和品牌化的显著特征。

放手、放胆、放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贤县坚持非禁即入,在政治上放胆,在政策上放宽,在机制上放活,在服务上放权,全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重点加快推进“三个创新”。一是创新企业管理方式。根据沿海地区的经验,上市是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的重要途径。该市将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逐步摆脱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尽快实现上市融资,借助更广的外部市场资金,提升企业做大做强的内生动力。二是创新产业集聚载体。重点是抓好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做实民营企业孵化器,培育集聚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争当全省发展工业地产的标兵和典范。三是创新帮扶政策措施。目前,围绕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机制壁垒、环境壁垒,该县正在研究开展“以思想大解放、机制大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跨越”的主题活动,通过了47条专门政策措施,设立了1亿元专项基金,扶持民营企业创设品牌、市场融资、做大做强,让民营企业家有更优的经济实惠、更多的政治荣誉、更高的社会地位。

技术要新,就是要以资源聚要素、以市场换技术,重点做好“三篇文章”,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规模扩张

该县通过招商、引智、联强等办法,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规模扩张。一是招商,引进实施了全国十大节能工程北京申安集团高亮度LED照明、填补全省医用骨架空白的荣信医疗等一批拥有先进技术、装备和人才的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引智,就是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育激励机制,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隆莱生物制药的吴博士、大北农集团的晁博士,都是该县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高尖技术,落户高新企业的成功运作。三是联强,就是发挥20万在外创业能人营销市场广、接触企业多的优势,促进、鼓励引导本土企业靠大联强、强强联合。

品牌要响,就是要以认证申报品牌、以扶持争创品牌、以宣传塑造品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进贤制造”影响力

该县设立了品牌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战略,争创更多自主品牌和著名商标。

同时,该县还创新推行了“一二四五”工作法,建立完善了“三诊制”,并在全省率先创建了“民生110”,构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创新管理、服务群众的体系工程。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