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宜春市在福建泉州举行新兴产业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10个,签约资金72亿元。此前,该市在上海举行招商推介会,签约12个项目、资金86.2亿元;在香港举行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24个、资金24.5亿元。今年以来,宜春市经济转型升级中呈现的“加速度”已成为发展新常态。1至11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9%,增幅均列全省第二位。
宜春始终把产业升级作为发展升级的核心要义,精心描绘“升级路线图”:工业升级,培育5个千亿元产业,建设6个千亿元园区,做大做强10个百亿元企业;农业升级,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突出发展油茶、肉牛等优势产业;旅游服务业升级,构建“双核三线四游”总体布局,打造以硒温泉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养生休闲度假目的地。同时,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发展升级提供强动力。落实了需要率先突破的20项改革重点工作。宜春海关,高安、万载、樟树口岸作业区,丰城集装箱海铁联运装卸站等开放平台的建设进展顺利,加之高铁、机场,形成了通达全国的开放通道。
清晰的发展指向,加上务实的政策举措,宜春工业经济沿绿色发展之路加速奔跑。以锂电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目前,该市投产及在建锂电企业49家,2014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增长100%。像锂电新能源一样的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宜春已有医药、盐化工、绿色食品、棉纺织等10个,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该市还积极发挥创新驱动在发展升级中的作用,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共建的5家院士工作站均获省考核评审通过,争取了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7个,200个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正在落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04家。
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主平台推动农业升级。目前,宜春10个县(市、区)均建有千亩以上核心示范区,万载获批国家级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园区,丰城富硒生态示范区成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基地)。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0家、农民合作社4000家。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08个。旅游服务业亮点频现,禅宗文化、明月山景区等列入全省旅游重点产业集群。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接待游客超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5%;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