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这个新名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进入新常态的江西经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在努力展现新作为,打造升级版。而他们是如何做的呢?记者就此话题,赴江西进行实地采访。
新常态亟须破解老难题
县域经济发展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难题。在“新常态”背景下,江西正加快以县域经济为支撑的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江西从产业升级、开放升级、创新升级和区域升级四个角度,找准支柱、做强支点、夯实支撑和优化支持四个方面,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升级。
为此,江西最大限度地对县域经济发展“松绑给力”,出台系列专门意见和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完善“省直管县”试点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目录和配套政策,能减的尽量减、能放的坚决放;大力推广“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融资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同时,江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产业层次较低、企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竞争力差、块状经济不明显等劣势;一些县市开放程度落后,县与县之间、县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开放合作不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支持不足;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
“兴赣之基在于强县,强县之路在于加快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升级,成为“新常态”下江西发展升级的必补课。
加强创新适应新常态
在2015江西“两会”上,省长鹿心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该省将新组建10个科技协同创新体、1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争新增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0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国家支持新设立1到2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据了解,2014年是江西创新升级的开局之年,一年来,该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面对“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鹿心社用“三个必须”为2015江西经济发展定下主基调,即必须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努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必须下大力气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必须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以此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针对上述系列创新目标,鹿心社强调,要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创新成果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完善激励人才、保护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积极性。
鹿心社将工业发展升级被放到了结构调整的首要位置。2015年,该省将集中力量发展航空、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抓好飞机制造、智能装备、节能汽车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力争全省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突破40个,重点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新增光伏、钨和稀土两个过千亿元产业。与此同时,该省还将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100个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过百亿元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和服务业集聚区。
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新飞跃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最终还要落脚到引领新常态。2015年,该省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定为11%。对此,该省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我省将实施178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重点推动60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整个工业升级发展。
在新常态背景下,一些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可遇不可求。上饶市搭乘高铁快车,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得益于沪昆和京福两条高铁纵横交错,上饶的交通优势更加突出。“我们将搭乘高铁快车,打造经济升级版。”詹晓华表示,为进一步放大高铁效应、发展高铁经济,上饶已着手规划建设一个面积约400平方公里的高铁经济试验区,并积极争取将试验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为全省发展高铁经济探索新路。届时,上饶将与上海及南昌、杭州、合肥、福州等省会城市连为一体,形成同城效应,使上饶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圈、海西经济区,成为中国高铁网上的重要枢纽城市。与此同时,两条高铁还将催生出“高铁经济带”,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利于上饶进一步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
丰城市“草根”经济舞动,循环经济腾飞。丰城提出实施“十百千”工程、打造“2351”产业的目标;全面承接下放的1487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让办事更便捷;自筹资金7.9亿元建设全长24.5公里直通南昌的丰厚一级公路……作为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丰城市主动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迈开新步子。在产业升级上,丰城市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凝聚“草根”力量。杨玉平说,自古以来,丰城人就有从商、做企业、做实体的好传统。如今,丰城坚持生态优先,以保护与提升并重实现绿色崛起,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按照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理念,重点打造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煤电气、煤焦化、水禽羽绒5条循环产业链,将循环经济产业打造成丰城首个千亿元产业集群。
为了改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欠账较多的状况,共青城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让财政资金“下海”,取得了“裂变”效果。该市负责人介绍了这样一个事例:几年前,共青城市政府投入7000万元入股中航信托,委托其上市公司中航资本并购股权进行运作。目前,共青城市政府拥有股权的市值已达11.28亿元,相当于全市2013年的财政总收入。“靠企业的成长纳税,已经满足不了我们对资金的需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我们加强资本运作,初步尝到了甜头,为共青城先导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财力支撑。”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也在与资本市场融合,加速产业升级。目前该市已规划建设了500亩的服装产业园,知名品牌“鸭鸭”将通过上市公司并购的方式完成改制,并力争在2016年上市。
为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2014年以来,南城县科技部门组织洪门集团、百神昌诺、博君生态等多家企业,分别申报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共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9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516.88万元;2014年,全县专利申请量达133件,同比增长150.9%;专利授权量达76件,同比增长280%。科技型企业实现产值达25.3亿元,贡献率达32%,科技创新已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