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的生产方式要实现推广普及,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更新
谷雨前夕,在宜春市袁州区的农田里,连片的红花草迎风招展,让人流连忘返。农谚说:“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红花草又名紫云英,是一种优质农家肥,既能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氮素肥料,节约种粮成本,又能有效地改良土壤质地,提高耕地质量。紫云英没有化肥和畜禽粪便中存在的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残留物,等于给无公害水稻生产配置了“有机餐”,水稻产量因此可增加8%至10%。
从另一个角度看,种植紫云英,还能为农村增添醉人的美景。这不,在宜春市寨下镇塘下村的紫云英田边,美丽的紫云英与青山绿水共同绘就一幅怡人的田园风景画,田野处处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正在此处踏青的南昌市民就感叹道:“在城里欣赏人工景致,虽然也是花红叶绿的样子,可怎么比得了这姹紫嫣红的自然风光?”
从紫云英的诸多好处中,人们不难窥见江西推进绿色化发展的美好前景。绿色化,是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着“经济绿色化”的内涵,有望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国家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非常高的位置来加以推动,“绿色化”一词也于2015年3月24日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在“新四化”之外,又加入了绿色化,其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江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3.1%,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我省最大的财富,推动绿色化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江西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绿色化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步伐。
拿紫云英这种天然的有机肥来说,它正是绿色化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的典型例子。江西的紫云英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全省紫云英种植面积曾达2300万亩。近几十年来,化肥的大量使用让紫云英在人们眼中逐渐消失,这无异于丢失了一笔宝贵的有机肥财富。为把这笔财富重新掌握在手里,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广紫云英种植,累计投入2.5亿元项目资金开展种植补贴,去年全省紫云英种植面积已恢复到800万亩。今年,江西拟将每亩紫云英的种植补贴标准从20元提高到60元,这将极大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为全省农业实现绿色化发展增添亮色。
绿色化的生产方式要实现推广普及,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更新。比如,相关地方可以用打造旅游景观的思路来培育紫云英花海,大力推进紫云英种子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降低制种成本,加快主导品种、实用技术、先进模式的推广普及,将其作为促进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双赢的工程来抓,打造“紫云英经济”,让农民亲身感受绿色化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促进生产观念转型升级。
对江西来说,推动绿色化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增效的重要机遇。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让绿色化生产方式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得到有效应用,就能快速破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难题,为江西实现绿色崛起增添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