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调发展是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项重点任务。江西是中三角的重要一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紧紧抓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出台的有利契机,加强与中三角其他省份的产业合作,联手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分工合作的产业体系,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对于促进江西产业发展升级、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和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中三角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
由于区位相近、资源禀赋相似,中三角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趋同性,要促进产业一体化,就必须站在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高度,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首先,必须把握产业协调发展的几个原则。一要坚持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促进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加强产业横向错位融合、纵向分工协作,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信息化和工业化、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融合,推进赣鄂湘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实现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利益共享,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统筹协调城市与城市、存量与增量、供给与需求、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几对关系,推进区域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要坚持优势互补、开放合作,发挥各地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促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积极探索重大项目、平台共建和利益共享机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四要坚持体制创新、破除壁垒,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建立利益协调和保障机制,破除行政和市场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为产业布局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积极探索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一是共同促进优势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对赣鄂湘三省现有的优势支柱产业,如江西的航空制造业、有色金属产业、光伏产业,湖北的汽车产业、光电产业、钢铁产业,湖南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等,应鼓励其相互融合发展。二是共同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坚持政府引导,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城市群内企业相互引进战略投资者、跨区域资产重组、参股控股等,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现合作共赢。三是共同打造产业集群,以三省优势产业为基础,沿长江、沪昆、京九、京广等重要干线,推进跨区域产业协作配套建设,构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打造跨区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产业集群。四是共同探索建立跨省域产业合作园区,通过飞地经济模式、援建模式、托管模式、股份合作模式、产业招商模式、委托第三方开发运营管理模式等,合作共建园区。
第三,准确定位产业协调发展的目标。可重点构建四条产业带。第一条是京广铁路沿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北起孝感南至衡阳,沿线有武汉、咸宁、岳阳、长沙、株洲等城市,以武汉、长沙两个中心城市为支点,形成以汽车、钢铁、石化、机电、食品、有色金属、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第二条是京九铁路沿线高新技术带,北起黄冈南至樟树,沿线有九江、南昌等城市,以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为纽带,形成以飞机制造、汽车和船舶制造、医药、食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为主的产业体系;第三条是沪昆高铁沿线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带,东起上饶西至娄底,沿线有鹰潭、抚州、新余、宜春、萍乡、株洲、湘潭等城市,逐渐形成包括有色冶金、机车制造、医药、建材、食品等在内的产业体系;第四条是长江沿岸重化工业产业带,东起湖口西至宜昌,沿岸有九江、黄石、黄冈、鄂州、武汉、岳阳、荆州等城市,逐渐形成以汽车、电子电器、化工、钢铁、家用电器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中三角产业协调发展的重点领域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协作应从合作潜力大、容易实现共赢的产业领域率先突破。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以“中国制造2025”(指“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0年路线图)为指引,重点加强航空、轨道交通等产业领域的合作。在航空产业方面,着力构建“一城两园一基地”的空间格局,即南昌航空工业城、景德镇航空产业园、九江红鹰飞机产业园、武汉航天装备制造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在轨道交通设备方面,积极引导环长株潭城市群的轨道交通骨干企业来我省建立生产基地,目前要重点建设南昌经开区轨道交通项目,抓紧形成生产能力。
汽车制造业。以江铃汽车集团、昌河汽车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我省与位于湖北的东风汽车集团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的合作,重点突破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天然气、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建成以主导企业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
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多地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应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其中,南昌要做大做强做优绿色光源产业,加快引进半导体及芯片生产企业,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LED产业基地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基地。
石化产业。以央企整合和国有企业改革为契机,加强长江沿线石化企业的跨区域兼并重组,共同打造中三角化工产业集群带。九江应全力提升炼油综合能力,武汉应重点发展石油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宜昌应积极打造全国磷化工产业基地,岳阳则应重点建设催化剂新基地等。业务类型相似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如九江石化、武汉石化等,相互之间应加大统筹发展的力度,构建战略发展联盟,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
旅游业。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缘相亲、市场互补,赣鄱文化、荆楚文化、潇湘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共存,可以整合推出特色旅游线路,通过文化旅游线路、自然风光线路、交通沿途线路等将不同旅游线路串联起来,形成区域性的旅游网络。以一江(长江)、两湖(鄱阳湖、洞庭湖)为纽带,将沿江流域的旅游景点连成一片,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以及沿江高铁、高速公路和机场,把九江、武汉、岳阳、荆州、宜昌等城市连接起来,把自然景观、人文景点等统一纳入旅游网络之中,强化各地旅游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旅游服务企业联盟,共同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旅游品牌。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江西应进一步加强与中三角其他省份的产业合作。
共同构建产业合作机制。产业分工合作的关键在于制度协调。赣鄂湘三省的产业协调发展,关键是要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消除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破解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要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对相关产业合作发展的收益出台一个规范性的制度框架,兼顾各方的利益,确定合理的分成比例和共享时限。二要建立布局协调机制,为了避免长江中游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无序竞争现象,赣鄂湘三省可以派代表组成协调机构,共同拟定产业调整转移指导目录,打出政策组合拳,引导产业项目到最适合的地方落地生根。三要制定更加灵活、多样、长期的政绩考核指标,赋予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升级转型等指标更大的权重,防止地方官员设置障碍、阻止产业外流,推动产业跨地区对接协作。
实现城市群内要素自由流动。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前提条件。要以市场为导向,打破地区封锁,共同铲除城市群内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和区域内的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城市群范围内统一工业制品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和认证标准,使商品、资金、劳动力和人才、技术、产权、信息等都实现无障碍流动。加强物价、检疫、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合作,为区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及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便利,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联手打造产业合作平台。赣鄂湘三省应联合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实现统一信用征信系统、统一市场交易平台、统一市场监管系统,联合建立市场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利用机制,共建区域性的商品交易平台、产权交易平台、人才交流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旅游文化合作平台,共同筹建以大宗农产品为交易品种的联合期货交易所,构建城市群投资信息发布平台、就业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