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南昌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建设,助推“三个文明”齐头并进和融合发展,引领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效应不断彰显。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本报今起开设“共绘‘三个文明’融合发展新篇章——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专栏,全面展示五年来南昌改革发展的显著成就和突出亮点。敬请关注。
全球首个TFT/LCD智能工厂,无人搬运车,磁悬浮与机械臂系统总成……在高新区宝群高端智能化装备生产基地里,一个个高端、智能的装备和产品让人们大开眼界、震撼心灵,世界领先的工业4.0乃至工业4.5生产方式书写了南昌工业的新荣光。
作为南昌工业的“代言人”之一,中航工业洪都的研发生产同样完成了“高大上”的嬗变。随着中航工业洪都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前机身大部段在南昌航空城下线,南昌航空产业摘下了工业皇冠上那颗最闪亮的明珠,“南昌造”再次站到了工业制造的最前沿。据了解,除了C919大飞机部件研制生产任务,未来南昌还将承担中国商飞公司宽体飞机、ARJ支线飞机以及民用飞机的科研试飞等业务……作为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若干个第一的老工业基地,南昌又将以工业转型和智能升级的路径,着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工业文明”建设,助力江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建设“工业文明”,聚焦制造业振兴、聚焦产业成长是发展所求、民心所向。近年来,南昌抓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拐点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窗口期机遇,以转型升级加速产业发展强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二五”期间,南昌坚持调经济结构、转发展方式、提增长品质,以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向大都市型“三、二、一”格局演绎的步伐明显加快,由2010年的5.5:56.7:37.8调整到2015年的4.3:54.5:41.2。全市制造业基本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9大产业布局,整体竞争力大幅增强。2015年,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达5472.38亿元,“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14.7%;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313.9%,较2010年提高6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0年的29万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33.7万元/人。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全部突破千亿元。
结构优化,提升了发展质量,扩大了经济体量。“十二五”以来,食品产业成为我市首个千亿产业,引领千亿产业方队阔步向前;服务业增加值历史性地超过工业增加值,电子商务相关交易额突破千亿;硅衬底LED项目获得2015年度唯一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了全省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地方税收和就业的贡献率分别提高到48.4%、75%和43%。
转型升级,加快了更高水平的“工业文明”建设,带来了更快速度的经济发展和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南昌经济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上4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上10000美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上1000亿元的“三突破”;完成了财政总收入连续迈上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700亿元四个台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迈上200亿元、300亿元台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迈上300亿元台阶的“三跨越”;实现了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翻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8.36亿元,同比增长9.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25.34亿元,同比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834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5元,同比增长9.3%,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