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省考古学会联合召开的“江西考古汇报会”上了解到,2017年我省进行考古发掘项目近50个,并取得系列丰硕成果。
为进一步挖掘考古资源,丰富文化遗产内涵,去年我省实施了包家金矿矿冶遗址、抚河流域先秦遗址、昌江流域水下文化遗产三大调查项目,持续进行了清江盆地和筑卫城遗址的周边地区调查,加大了与长江中下游兄弟省市的横向联合,深入开展中华文明起源模式、文明进程的研究。
一直以来,我省坚持以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保单位保护为核心开展考古工作。2017年,我省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中的2号墓、5号墓,景德镇御窑遗址,鹰潭大上清宫遗址,宜黄锅底山遗址,瑞昌铜岭遗址等重要文物遗址进行了发掘和清理,对樟树筑卫城国字山墓葬、新干战国粮仓城址进行了调查、勘探,突破了许多固有认识。
稳步推进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的保护工作。2017年,文保人员成功剥离了5200余枚竹简,启动了包括孔子衣镜在内的960余件漆器的脱水工作,完成了150余件金属器的保护修复,对302件玉器进行清洗并完成信息提取,完成了5号墓的实验室考古清理工作,还对1100余件漆木器及150件青铜器建立了保护修复档案。
考古资料整理出版工作“快马加鞭”。去年,我省完成6部学术报告出版,3部正在排版,13部即将启动招标程序。据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介绍,密集出版如此多部学术著作,在江西考古史上尚属首次。此外,鹰潭商代角山、洪州窑、吉州窑、七里镇、淮王府等遗址的考古资料整理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值得一提的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成功承办了国家人社部有关海昏侯文物保护委托项目培训任务。
当日,有10位专家分别进行了考古工作汇报,内容包括史前考古、商周考古、墓葬考古、窑业考古、宗教考古等,基本涵盖了2017年度江西考古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