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切换
新闻
优势互补型产业蓬勃发展(组图)
2014
10/12
19:20

 有人说,“泛珠”十年,是区域共同体携手共进的10年。“泛珠”成立之初就定下的美好预期“合作发展,共创未来”,正一步步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中成型。细数“泛珠”区域产业合作的十年,产业转移与承接无疑是最主要形式。

“香港接单、广东设计、内地制造”模式遍地开花

这十年,是“泛珠”各省区积极开展产业对接、资源开发、现代流通业等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与投资合作,促进区域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格局的十年。

“泛珠”区域拥有占全国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区域内既有在全国发挥增长极作用的珠三角地区,又有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强的中西部地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曾表示,“泛珠”地区产业发展互补性强,深化合作的动力和潜力巨大。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近年来“泛珠”区域产业合作的最主要形式。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认为,“泛珠”合作由广东发起,恰逢广东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潮流,产业和企业顺势由周边省份通过产业园区承接,可谓多方受益。

于是,云南与深圳共建的昆明深圳工业园、衡阳和深圳共建的衡阳深圳工业园、湘西与广州共建的湘西广州工业园、广西与广东共建的广西凭祥广东工业园、江西与香港共建的赣州香港工业园拔地而起,成为沿海和内陆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

“香港接单、广东设计、内地制造”等各种优势互补型产业分工模式蓬勃发展。据统计,前八届“泛珠”合作经贸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数量超过1.8万个,总金额超过3万亿元。

这一切,得益于“泛珠”省区对跨省(区)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懈推进。不仅如此,福建与娄底、益阳共建的闽商产业园区、湖南与钦州共建的广西钦州(湖南)临港工业园区、江西与深圳共建的吉安深圳产业园、四川与18个对口支援省市共建的产业园区也正在加快推进。闽粤赣13市经济协作区、闽浙赣皖14市经济协作区建设进展顺利。

产业链分工合作大势所趋

合理的产业分工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专家表示,更高层次、更加细化的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分工是“泛珠”区域未来产业合作的趋势。例如,在第八届“泛珠”大会期间,贵州省与云南省签署《深化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两省将完善合作机制,到“十三五”末,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协作体系基本建立,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程度显著提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福建龙岩市上杭县,贵州企业瓮福紫金化工投资建设了一条完整的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全厂废水、废渣、废气实行循环利用,成为“泛珠”循环经济协作的示范项目。“上杭县的交通和资源优势,与公司本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相结合,提升了我们的整体竞争力。”瓮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平说。2012年投产以来,瓮福紫金化工的主打产品磷酸二铵等不仅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畅销,还通过厦门港运往日本、欧美和东南亚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转移与合作的顺利进行还离不开“泛珠”各省区共同营造的良好环境。十年来,“泛珠”各省区共同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泛珠三角内地区域产业转移和合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本,起草了《关于合作共建泛珠三角区域跨省区产业园区的若干政策措施》。

各省区也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例如,贵州加快推进洛贯产业承接区规划建设前期工作;湖南加快推进蓝宁道新产业转移工业走廊建设;云南抓紧研究出台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广西编制的《广西桂东国家西部大开发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上报国家审批;四川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闽粤港澳等省区根据各自特点积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

事实上,“泛珠”各省区在农林牧渔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入。十年来,各省区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协议》、《泛珠三角区域渔业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了区域内的资源优势互补和产品流通、合理利用。同时,各省区在区域产品储备合作进展顺利,建立“泛珠”区域产品储备合作的工作机构和机制,开展区域间重要资源和产品储备的交流,印发了“泛珠”区域重要资源和产品储备合作第一批储备产品目录。

故事

佛山企业江西建厂

2007年,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作出了一项重要决策:关闭四家老厂中的两家,再北上江西投建新的生产基地,与其他两家佛山企业一道,“抱团”落户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

“当时,那两家厂的机械设备配置已经老化,生产效率比较低,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我们公司内部也在进行调整,希望在打造高端品牌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不过,外部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压力,所以选择到景德镇建厂。”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家旺回忆道。

当时,佛山陶瓷行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一方面,能源、土地、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紧张;另一方面,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亟须开拓广东之外的其他通道。正因如此,北上“千年陶都”景德镇成了欧神诺的不二选择。

2008年,欧神诺在景德镇的第一期生产机器正式投产运营。“我们一共分四期建设,每期新上两条生产线,预计四期全部投产将占企业总产值的35%左右。”陈家旺说,之所以选择北上江西,最重要的就是其与广东优势互补。

他告诉记者,在江西建厂,能够辐射华中、华东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华东地区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广东。”景德镇项目成立之初,陈家旺几乎每月都出差江西,对粤赣两地各具优势看得十分清楚。

与广东比较,江西在劳动力、投资、物流、经营等方面成本较低,并且资源丰富,拥有高端瓷原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佛山陶瓷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重要的是,江西省景德镇作为千年陶瓷名都,拥有其他区域无可比拟的人才资源优势与陶瓷文化底蕴。“我们不仅仅是做建筑陶瓷,还要做文化、艺术陶瓷,建设陶瓷文化创意基地等等。”陈家旺如是说。

当然,与众多佛山陶企一样,欧神诺也只是将部分生产业务转移江西,仍将佛山视为“总部基地”。“现在,我们的研发、设计、营销团队都留在佛山,像IC微晶等高端产品仍然在佛山生产。”陈家旺说,公司一直坚持以自主创新为原动力,注重产品和营销模式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