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预计全年,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700亿元,同比增长11.8%;主营业务收入3万亿元,增长13%;利税总额3000亿元,增长10%
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预计全年,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700亿元,同比增长11.8%;主营业务收入3万亿元,增长13%;利税总额3000亿元,增长10%。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三大指标总量可望全面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主要指标全面增长。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406.1亿元,增长11.8%,列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2.4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利税总额约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9%。
主导产业平稳发展。预计全年纺织、建材产业突破2000亿元,电子信息、汽车产业确保过千亿元,光伏产业有望实现千亿元目标。
产业集群有序推进。预计全年1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可达34个、新增8个。
园区经济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全省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万亿元,增长14%;完成工业增加值5200亿元,增长11.5%;上缴税金900亿元,增长18%;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园区73个、新增4个。
工业能耗大幅下降。前三季度,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81吨标准煤/万元(可比价),同比下降10.0%,远超过年目标4%。
2014年主要工作亮点
(一)联点帮扶化解企业困难。完善联点工作机制。省、市两级领导挂点工业企业超过400户,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3以上。
(二)产业集群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建立了推进机制。出台了《全省重点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和《2014年省工信委推进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主要工作安排》。二是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形成了《江西省重点产业集群基本情况和发展路径》,制定了《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工业园区升级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认定了20个示范产业集群。
(三)“一产一策”取得成效。今年出台了电子信息、烟草等产业发展意见。光伏产业帮助赛维等8家光伏企业进入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名单,制定了全省光伏应用产品推荐目录。稀土产业制定了《江西稀土集团组建工作指南》,组织编制了《赣州稀土集团牵头组建中国南方稀土集团实施方案》,已获工信部批准。
(四)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筛选确定了42个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作为年度推进重点,落实省级用地指标9675亩。二是安排了专项资金。开展了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项目遴选工作,初步确定了36个项目拟纳入扶持计划。三是对接和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
(五)园区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一是工业园区物流港试点顺利启动。二是融资服务不断完善。组织制定《江西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扎实推进小蓝经开区等13个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建设试点,“财园信贷通”在工业园区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为44个园区解决企业融资突破100亿元。三是园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25个园区列入第二批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
(六)惠企政策措施落地有声。一是出台增产增效奖励办法。2014年度整合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用电增量进行奖励,组织了2014年上半年增产增效奖励申报审核工作。二是出台“三百”工程实施意见。力争通过3~5年努力,在全省培育100户优强企业、100个知名品牌、100名优秀企业家。三是研究落实稳增长政策。
(七)融资平台成果丰硕。一是充分发挥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二是搭建网络融资超市。建立“中小企业网络融资超市”。目前已整合了全省总计55家金融服务机构和107款银行贷款产品,为167家企业获得5亿元贷款。三是扶持企业上市融资。目前全省已有9家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挂牌上市,14家已报全国股转中心,后备企业70家。
(八)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加大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和辅导力度,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队伍突破200家。二是继续强化省级新产品立项、鉴定和验收工作。三是加快省工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四是产学研合作平台进一步夯实,全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总数达到7家。
(九)化解产能渐有成效。一是按照国家要求落实淘汰落后政策。对89家列入2013年国家公告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进行了检查验收,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研究确定我省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和企业名单,共有80户工业企业通过工信部审核并列入国家公告。二是健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制定了《江西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意见》,以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对全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船舶行业建成违规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
2015年重点工作初步考虑
完成明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重点做到“七个着力增强”:
(一)着力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围绕产业链构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细分领域做大做强和主营收入过千亿元步伐。一是突出抓终端高端。引导鼓励装备、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向终端延伸,推动有色、钢铁、医药、纺织、食品等产业向高端发展。二是突出抓产业链对接。引导各地对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产业链图,与省内外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加强产业链对接。三是突出抓主导产业、首位产业。四是突出抓“一产一策”。
(二)着力增强产业集群集聚力。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推动企业集聚发展,切实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一是强化规划引导。按照“一群一规”要求,抓好60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20个示范产业集群规划编制和实施。加强产业集群规划与区域产业规划的对接,形成“一园一主导”格局。二是强化平台建设。三是强化集群优势。
(三)着力增强产业升级后发力。围绕壮大龙头企业、招大引强、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扶持一批新增长点,为工业产业升级奠定发展后劲。一是加大培优扶小力度。大力实施“三百”工程,加大对拟上市企业支持力度,继续优选扶持一批优强企业和认定一批“专精特新”成长性中小企业。二是加大招大引强力度。每个行业确定3~5个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组织开展针对性产业招商。三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遴选确定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进行重点调度、定期分析。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省调度重大项目协调机制。组织筛选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行专项扶持。
(四)着力增强园区发展支撑力。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园区转型升级。一是推进物流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吉安井开区等5个物流港建设试点。二是推进融资平台建设。继续推广“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助保贷”、“互助信贷通”等模式。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快建立信用等级评定体系。三是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五)着力增强融合创新驱动力。主动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继续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完成3~4个示范园区、50个示范企业的认定。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推进南昌航空城两化融合创新产业园建设。依托工业园区开展管理信息化试点,支持25个试点园区建设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三是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辅导和认定力度,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动态管理、运行监测和绩效评估,组织和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四是大力推进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强化新产品立项、鉴定、验收工作,加快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产业、集群、企业与院士的对接。
(六)着力增强协调服务推动力。加强部门协调、省市联动、政企协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保障工业经济运行各项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强化部门协作联动。积极推进省、市属国有企业扩张和重组。打造一批重大项目推介、招商平台,联合建设发展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区。二是完善领导联点机制。研究省直部门、省市协调解决联挂点企业困难和问题的联动机制。三是强化运行监测调控。加强工业运行动态监测分析,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七)着力增强工业发展新活力。深化工业领域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引领工业产业升级。一是创新工业园区体制机制。优化园区机构设置,形成精干高效的扁平化架构。鼓励园区探索“园中园”,试行既负责管理又实行公司化、市场化运作的体制。鼓励将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延伸到园区。二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三是引导非公企业抱团发展。